Join us you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following rights
Get fresh academic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Sign up for exclusive endoscopy contests and training courses
Use online training software
Watch the LIVE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surgery
经典超声内镜病例:胆道稀客之“绿色瘤”
经典超声内镜病例:胆道稀客之“绿色瘤”
程桂莲 吴伟 徐丽明 胡端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消化科
上期介绍的胆道少见病为胆管腺瘤,本文主角则是稀客中的稀客---胆道“绿色瘤”。消化内镜医师都知道胃内黄色瘤,但估计了解“绿色瘤”的并不多,难道肿瘤的颜色是绿色的吗?为解答这些疑问,我们从下面病例开始。
2019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了一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无痛性,进行性黄疸30天入院。实验室检查:WBC 2.0*109 ;Hb;138 g,PLT 370*109 ALT: 537 U/L;AST: 243 U/L;LDH: 641 U/L;γGT: 585 U/L;TB: 290 μmol/L;DB: 260 μmol/L,ca199:232 U/mL,CT提示胆总管下段管壁增厚伴狭窄,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胰腺饱满;胃壁显厚(图1 A)。MRI+MRCP: 胆道系统扩张,局部粗细不均,管壁强化明显(图 1 B和C 视频 1),胆囊增大,轻度脂肪肝,胃壁厚薄不均,强化。胰腺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灶。
图1 A: 腹部CT ; B:腹部MRI ; C: MRCP (红色箭头胆总管下端)
视频1
根据以上资料,诊断为胆总管末端梗阻性黄疸,但具体原因不明,接下来安排了超声内镜:EUS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均匀性增厚、分层,上段胆管扩张,最宽处直径9.53mm,胆总管腔内及周围未见占位,同时白光下发现胃粘膜肿胀,胃体小弯侧厚度5.36mm(图2及视频2)。
图2 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均匀性增厚、分层(黄箭头)
视频 2
为什么胆管壁会均匀性的增厚和分层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胆管管壁的组织结构和正常EUS表现。胆管管壁由粘膜层、肌层及外膜层构成。胆管系统粘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上皮比较规则,有皱褶形成,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胆管的上皮下为一层比较坚实的纤维组织层,弹力纤维层靠近粘膜下,较薄;胶原纤维层在外方,较厚,呈环状平行排列。肌层由排列不整齐的平滑肌肌束组成,较分散。胆管外膜为薄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图3)。
图3 胆管壁组织学结构(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结构特征在高频率探头下( 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 IDUS),显示为三层回声结构,内侧的高回声层代表黏膜层,中间低回声层代表平滑肌和纤维弹性组织,外侧的高回声层则代表疏松结缔组织。而常规线阵超声内镜探查时常只能显示一层或两层回声结构。(图4)。
图4 胆管壁超声声像(a IDUS声像显示三层高-低-高;b、c:EUS下胆管呈现出一层高回声结构)
然而,在炎症等特殊病理情况下,炎性细胞积聚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甚至全层,EUS下出现相应部位的异常。在胆总管炎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排石后、术后(PTCD术/胆道镜/肝移植后)又或是远端胆管梗阻所致(图5),少见的病因有IgG4相关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嗜酸性胆管炎等,以上情况均可导致胆管壁管壁增厚,在EUS下会呈现出典型的胆管壁增厚、但层次清晰且黏膜层高回声连续完整之特征性声像,这完全不同于胆管癌。
图5(a:胆管内多发结石(黄色箭头),胆管壁明显增厚;b:PTCD术后胆管炎,胆管壁增厚,官腔闭合,胆管内见高回声双轨征;c:远端胰腺占位(黄色箭头)合并上游胆管壁增厚及胆泥形成;d:IgG4相关性胆管炎,胆管壁明显增厚分层,胆管内膜强化明显,连续性未中断)
正是根据上述理论和既往经验,该患者胆壁均匀增厚且分层的原因我们考虑良性,炎性改变。为此完善IgG4等自身抗体检查,但很遗憾,所有自身免疫性指标均阴性,更为棘手的是在积极抗感染、保肝消炎情况下,患者病情快速进展,黄疸进一步加深,外科医师在PTCD引流后要求转我科。接下来怎么办,到底是那种炎症,能使用激素吗,激素用多长时间,PTCD引流后如何判断疗效(黄疸已下降),单纯放胆道支架可以吗?在我们一筹莫展时突现转机。
其实超声内镜探查胆道时,我们就意外发现胃壁弥漫性增厚 (图 6 A),只是无法将胃改变和黄疸病因联系起来,胃壁变化也不能解释胆管下端的梗阻,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常规取了活检,在我们对黄疸病因诊断一头雾水时,胃的病理诊断出来了,让我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其结果竟然是粒细胞肉瘤(图6 B和C)。
图6 第一次胃的表现和病理结果
粒细胞肉瘤( 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罕见的由原始髓系细胞在髓外浸润而形成的孤立性肿瘤,可原发 、单发或合并粒细胞白血病或粒细胞增生性疾病。早在1811年Burns首次报道了该肿瘤,因其外观发绿,1835年King将其命名为绿色瘤(chloroma),1904年Dock和Warthin将绿色瘤和白血病联系起来。此后也曾称为绿髓瘤、绿髓肉瘤、粒细胞肉瘤、髓母瘤以及髓外髓样肿瘤等。患者随后进行了骨穿,结果提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既然患者胃黏膜增厚是由于白血病的髓外浸润导致,胆管壁的变化是否也是同样的机制呢?患者后转入血液科,予(善唯达(盐酸伊达比星)15mg d1-3+阿糖胞苷 200mg d1-7)化疗,三个疗程后复查EUS可见胃壁正常,胆管壁光滑(图7),MRCP复查胆管下端狭窄消失(视频3)。于是我们推断胆管壁的粒细胞肉瘤(绿色瘤)才是阻塞性黄疸罪魁祸首。
图7 化疗后复查(A:胃黏膜 B:胆总管下端)
视频 3
GS 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的发病部位皮肤、软组织、淋巴结、骨及骨膜等。发生于消化系统的粒细胞肉瘤少见,患者很难早期发现,初诊主诉大多数为腹部胀痛、发热及肠梗阻等症状,B超,CT或胃肠镜发现消化系统占位,临床常初诊为癌,确诊主要靠病理活检。我们的患者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表现,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转归,考虑白血病细胞胆道黏膜浸润,相对更为罕见。我们查阅文献,发现2006年西班牙同道报道过类似报道。
图8 西班牙报道和我们的病例对比
我们阅读原文后发现两个病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西班牙患者选择了手术并最终病理确认,但很不幸,12个月后病逝。
图9 西班牙报道和我们的病例对比
查阅文献,发现粒细胞肉瘤累及肝外胆管一直零星报道,最初为1981年,Neiman等人通过尸检61例粒细胞肉瘤患者中发现有4例表现胃肠道及胆道占位,此后,陆续有个案报道粒细胞肉瘤累及胆道系统,纵观这些文献,不伴有外周血及骨髓异常的病例,几乎术前均被误诊为胆管癌,从而通过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且术前影像检查以CT/MRI及ERCP为主,无一例有EUS下声像特征。我们患者最终得到了正确及时的治疗主要得益于胃黏膜病理确诊,可以说不幸中的万幸。
至此,本期胆道稀客之EUS表现已近尾声,随着超声内镜临床应用的推广,日常工作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胆道罕见疾病,EUS术者只有不断总结,查阅文献,反复观察和对比图像细节,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Byrd JC, Edenfield WJ, Shields DJ, et al. Extramedullary myeloid cell tumors in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 clinical review. J Clin Oncol 1995; 13:1800-1816
2.Zakaria A, Al-Obeidi S, Daradkeh S. 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Asian J Surg 2013; 2013.09.009.
3.Neiman RS, Barcos M, Berard C, et al. Granulocytic sarcoma: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61 biopsied cases. Cancer 1981; 48:1426-1437
4.Ascani S, Piccaluga PP, Pileri SA. Granulocytic sarcoma of main biliary ducts. Br J Haematol 2003; 121:534.
5.Rajesh G, Sadasivan S, Hiran KR, et 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resenting as obstructive jaundice. Indian J Gastroenterol 2006; 25:93-94.
6.Abid M, Belaj H, Mnif L, et al. Myeloid sarcoma of the main biliary duct. sse Med 2010; 39:402-404.
7.Mano Y, Yokoyama K, Chen CK, et 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resenting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and granulocytic sarcoma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Rinsho Ketsueki 2004; 45:1039-1043.
8.Agarwal A, Dadu T, Bhalla VP, et al. Myeloid sarcoma of bile ducts presenting as obstructive jaundice - A case report.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19; 62:602-604
9.Hourseau M, Zafrani ES, Bienvenu L, et al. Myeloid sarcoma of the main biliary duct mimicking a bile duct carcinoma: report of one case. Gastroenterol Clin Biol 2006; 30:159-160.
声明
富士胶片内镜世界(LIFE World)所登载的内容及其版权和使用权归作者本人与富士胶片所有。如发现会员擅自复制、更改、公开发表或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富士胶片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皆为术者个人针对该名患者特定体质及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手法;术者对器械和药品种类的选择,也受到手术发生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相关内容及信息仅供会员参考。如盲目使用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而发生意外,恕富士胶片及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
胡教授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学者风范,带给我们的病例也是出奇的惊喜
-
非常全面的病例!学习了!感谢胡教授团队!
推荐内容
-
胆2021/04/02经典超声内镜病例:胆道稀客之“假瘤”胆管良性占位总体分为肿瘤和非肿瘤性,上一期所述的胆管腺瘤以及报道过的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错构瘤等均属于前者,非肿瘤性占位包括特发慢性增殖性炎又或组织异位症,有学者称其为“假瘤性”病变。这类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易被误诊。本期胆道稀客将介绍几例EUS下的“假瘤”。
-
胆2021/03/15经典超声内镜病例:肝外胆管腺瘤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用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已有20余年的历史,置于胃腔、十二指肠内的EUS探头可近距离、无死角的观察肝外胆管,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声影像特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在鉴别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巨大。日常工作中,最常见胆道疾病是结石及胆管癌,然而,随着EUS技术的开展,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罕见声像改变(既不像结石又不像恶性肿瘤),每遇到此类情况,总觉得探查之旅疑团莫释,信心不足。因此,了解并熟悉这些罕见病例的声像特征十分重要。接下来几期内容,我们将介绍本中心遇到的一些胆道“稀客“,今天的主角—肝外胆管腺瘤(Extrahepatic bile duct adenoma EHBDA)。
-
胆2019/08/12经典超声内镜病例:胆管癌本期内容是胆道系统的另外一种常见疾病---胆管癌。不同于结石,胆管癌EUS下形态多样、表现不一、故对操作者挑战性更高。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肝、胆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 ,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癌。
-
胆2019/06/14经典超声内镜病例:胆道结石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快速进展,胆系结石的诊断已不是临床难题,之所以仍想就该主题写点东西,主要是基于以下考量:(1)结石的EUS影像特点鲜明,不仅过眼不忘且确诊率高,故胆道结石是EUS初学者提高自信的最佳适应症。(2)识别胆道疾病的前提是完整、规范的EUS探查,对不同部位结石观察的是提升胆道探查能力的重要手段。上述两点是撰写本文的初衷,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胆系结石的线阵EUS诊断。
-
胆2019/03/12经典超声内镜病例:胆囊探查及典型病例对于胆囊病变,体表超声因其高效、无创、价廉,仍是所有检查手段中的首选。也正因为此,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诊断胆囊疾病作用通常被低估,但事实上,高频的(5-12MHz)的EUS探头能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贴近观察,操作过程中规避了腹壁脂肪和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故EUS对显示胆囊壁及病灶的细节表现突出。本文将介绍线阵超声内镜下的胆囊扫查方式及相关病例。
-
胆2018/09/27经典超声内镜病例:小小的十二指肠乳头里竟隐藏着大秘密近年来,国内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超声内镜作为“昔日王谢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让EUS作为临床利器更好地被应用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胡端敏医生结合近年遇到的经典病例撰写了系列专栏, 为大家带来解读参考。